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0.648 秒)
洪义麟,1985年加入国家同步辐射衍射光学元件组,长期从事同步辐射软X射线波带片、光栅的研制,从事X射线透射光栅、全息离子束光栅研制,承担和组织多项863大口径光栅项目,先后研制了大型离子束刻蚀机、旋涂机、弯月面涂胶机、灰化机等系列微细加工设备,目前担任重大专项子项负责人。
马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2019年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入选者、2023年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入选者、江苏省“双创人才”、中国科协智库青年人才、日本学术振兴学会学者。主要从事辐射化学方向研究,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Sci. Adv.、J. Am. Chem. Soc、Angew、Matter等重要杂志上发表60余篇文章,受邀担任《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副主编、中国核...
曹平,200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核与粒子物理实验信号采集技术的研究,并开展自主化仪器及装备的研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承担了北京谱仪BESIII端盖飞行时间探测器重大升级改造工程、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谱仪电子学系统、德国FAIR-CBM实验高速高密度高精度时间测量电子学、大型海洋物探采集装备、深海原位环境核辐射探测装备等...
罗广南,男,1964年10月生,博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氢能源和氨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
时靖谊,男,1991年11月生,汉族,安徽霍邱人,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副研究员。分别于2011获安徽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和2017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核工程与放射科学系和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从事科研工作。长期从事反应堆结构材料的辐照损伤机理研究工作,特别是针对辐照与氢氦协同效应机理的研究成果对理解反应堆结构材料的辐照与氢氦协同效应诱导...
黄宁东,博士,副研究员。2001年获得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清华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2011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系博士学位。2012年-201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工作,2019年4月起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2022年1月起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水溶液、液晶等复杂液体中物理化学比如自组装行为和...
胡国军,研究领域主要为反应堆系统安全分析。前期研究内容包括:两相流数值计算方法、伴随(Adjoint)敏感性分析、系统分析程序开发、热管冷却微型反应堆和熔盐冷却高温堆多物理耦合计算等。致力于从基础数学物理方法出发、通过自主研发大规模科学计算程序,为我国先进反应堆设计及安全分析提供自主化计算工具和分析模型。欢迎对先进反应堆、计算物理和计算机工程感兴趣的同学联系/报考/加入课题组。
祝曹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先进磁约束聚变装置仿星器相关的研究,致力于从位型优化、三维线圈设计、三维磁流体平衡计算、永磁体优化设计等方向来改进未来仿星器的设计;同时也利用仿星器领域的理论和工具研究托卡马克等轴对称装置上的三维物理。截至2022年3月,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6次,荣获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IOP出版集...
1988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1年1月硕士学位取得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96年6月博士学位取得于法国巴黎南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物理化学实验室。同年8月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9月至1999年3月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访问学者赴东京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2000年6月至2007年3月担任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员。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在...
近日,从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多途径磁约束聚变研究中心传来消息,该中心的光纤干涉诊断团队成功研制出了用于高密度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测量的光纤干涉仪,并将该诊断应用于国内首个大型反场箍缩装置科大一环(KTX)、中科院近代物理所角向箍缩装置IMP-θ、国内首台紧凑环注入装置KTX-CTI等平台实验中。该光纤干涉仪诊断获得的部分成果发表于Rev. Sci. Instrum. 91(6), 063501, 2...
氧化物相变材料的金属-绝缘体相变过程包含着电子、自旋、轨道、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蕴含着丰富的量子现象,并且在宏观物性上呈现出奇异的光、电、磁学性质,在特殊光电功能器件方面有着巨大应用前景。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能谱和吸收谱以及衍射技术能够精确提供化学元素、晶体结构、电子轨道、自旋、磁矩和跃迁能级等丰富的信息,在研究氧化物量子功能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子态等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超高功率激光技术有了迅速的进展,催生了一批重要成果。为此,世界各科技强国都建造了或计划建造高强度大型激光装置,这包括中国在上海已建成的10拍瓦和计划建造的100拍瓦激光装置、欧洲的三个旗舰激光装置(极端光学装置ELI,Extreme Light Infrastructure)等。基于波前调制技术的相对论强度的涡旋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应用是近期人们关注的热点。
何多慧,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和建造我国第一个专用同步辐射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劳动模范、何梁何利奖、中国科学院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安徽省杰出成就奖等。
2021年4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发展研讨会”在合肥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以落实学校“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行动纲领为契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
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调整能源结构是关键一环。核电作为一种低碳清洁能源,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能源保障。当前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世界第三大国,并且是全球核电站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然而我国陆地铀资源十分匮乏,到2030年铀燃料缺口几近90%,严重依赖于进口,对我国核能安全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相对于陆地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