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土壤学 北方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273 秒)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4月28日土壤墒情监测和专家会商,东北、华北、西北春播区大部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69%-85%,墒情适宜面积同比增加5%-11%。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陕北和甘肃陇东局地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墒情不足。黑龙江北部局地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85%,墒情过多。
据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目前主要农区大部墒情适宜,局部墒情不足。东北大部墒情适宜,内蒙古中东部墒情不足,应趁墒造墒加快玉米、大豆等播种。华北和黄淮大部墒情较好,应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华北北部墒情不足,应适时补灌补墒。西北大部墒情适宜,部分旱地墒情不足,应适时喷施抗旱制剂。南方旱涝并存,其中江南南部、江汉、华南北部墒情过多,西南四川南部和盆地边缘及云南中北部墒情不足,局部地区干旱持续,其他地区墒情适宜...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团队,首次解析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北方农田无机碳储量机理,并量化了化肥引起土壤无机碳的损失总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化学快报(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上。
2022年7月2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干旱半干旱与南方红黄壤等中低产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专项启动会顺利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设主会场,各项目组参加单位设分会场。
2022年3月29日上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方一熟区耕地培肥与合理农作制”项目通过验收。验收会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组织,以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段武德研究员担任了项目验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研究员担任了项目业务验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王义明研究院担任了项目财务验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副校长杨...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是过去研究主要涉及土地利用单向变化。然而,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农田和草地利用之间经常发生转换,这种双向频繁变化究竟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潘贤章研究员课题组2017年在该区域采集了36对农田和草地土壤样品,进行了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同时对区域土地利用历史进行了遥感解译。
【目的】 土壤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中CO2的吸附固定有重要影响。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碳 (SIC) 含量沿土壤剖面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其在土壤中的循环转化,有助于准确预测土壤碳储量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和碳减排的效果。 【方法】 搜集、提取1990—2018年我国已发表的涉及撂荒地、灌木地、草地、林地和农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100 cm不同土壤剖面深度土壤...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土壤生态组(李琪团队)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组合作,以我国北方草地样带为研究对象,研究草地土壤线虫群落及其营养类群沿干旱梯度的变化趋势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线虫群落多度、丰富度和群落相似性对干旱增加呈现非线性的响应(图1);气候因素(干旱)是影响我国北方草地线虫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图2)。本研究量化了我国北方草地土壤线虫群落在持续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潜在后果,为我国北方草地生物多...
为有效提高夏玉米水肥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对滴灌施肥一体化高效调控与利用技术进行系统的探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漫灌(T1)相比,采用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T2和T3)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促进吐丝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显著增加穗粗和穗粒数,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穗的秃顶长度,进而显著提高夏玉米的产量。与T1相比,T2和T3增产5.32%~6.13%;水...
北北方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农业综合知识一(农业资源利用方向)考试大纲。
为揭示不同还田方式下北方旱作小麦秸秆腐解规律,以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14-2015年度在山西临汾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区进行试验,设置秸秆还田旋耕(SRT)、秸秆覆盖免耕(SNT)2个处理,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秸秆腐解率、有机碳矿化率、全氮释放率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375 d的田间腐解,SRT秸秆腐解率为50%,SNT秸...
【目的】探究我国北方淹育型水稻土在开垦耕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及其组分的演变特征,为提高水稻土有机质的品质、合理利用水稻土及提高其生产潜力、建设高产稳产稻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以辽宁省各地棕壤和草甸土上发育的不同开垦年限淹育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田间定点试验及室内测试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开垦年限对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与组成及其腐殖质特性的影响。【结果】水稻土耕层有机质总量 (S...
中国各地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类型及资源禀赋等形成了不同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然而,针对北方平原地区(包括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尚缺乏系统研究,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亟待总结。该文以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形式,对北方平原地区121个种养大县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调研分析,梳理总结出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基于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资源化利用,形成以沼气工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