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 热工学 动力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动力与电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力与电气工程相关记录2702条 . 查询时间(3.128 秒)
流化床反应器广泛应用于能源、医药、化工等具有高附加值颗粒制备过程,如CO2吸附剂的制备和医药成品颗粒的制备等,其具有高效的气固混合特性,可同时完成颗粒的干燥、混合、包衣和制粒过程,是重要的颗粒制备装置之一。但流态化颗粒制备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气固流动体系,在时间上呈现非稳态、空间上多尺度的流动特征,并且反应过程多参数信息融合,因此,对其进行关键参数检测、过程优化和调控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由于反应过程颗粒...
近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工程教育认证结论,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过本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且为首次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
极化子是半导体或绝缘体中的一种基本物理现象,是由材料体内的额外电荷(电子或空穴)在电声耦合作用下被束缚在局域晶格畸变处而构成的复合准粒子,对材料的输运特性、表面催化、磁性甚至超导性表现出重要影响。在原子尺度下对极化子的表征和操纵有助于了解极化子的基本物理机制,乃至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然而,自极化子概念提出以来,研究发现具有极化子的材料体系中,额外电荷往往来自于晶格缺陷如空位、掺杂或吸附原子等,因而...
2023年6月15日上午,受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朱恂教授的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帅永教授来校作题为“辐射换热研究进展浅析”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在A区第五教学楼A5017进行。
热烈祝贺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马孟昊、鲁祯、卢天龙等发表的论文“Effects of in-cylinder flow on natural gas mixing and combustion process in a dual-fuel engine”获得2023第30届CIMAC大会最佳墙报论文奖,这是中国论文作者首次在CIMAC大会获奖。
2023年6月13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在军,副院长黄允凯等一行前往南京后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同后摩智能创始人兼CEO吴强等开展了座谈交流会暨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活动。
热电能源转换技术可实现电能和热能的直接相互转化,具有安静、可靠、易维护和体积小等优点,在工业余废热的回收应用、全固态制冷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将热电转换技术应用于实际的主要障碍是低转换效率,能量转换效率直接取决于材料的无量纲热电优值zT。优化热电性能的一般策略是改善电输运性能和破坏热输运路径。熵工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调节电输运性质和晶格热导率之间的微妙平衡,从而产生诸多不寻常的传输现象。当元...
为广泛宣传科技创新成果,推动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开展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系列科普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
在凝聚态介观体系中,量子振荡一般是指电阻或者磁化率等被测物理量随着实验参数改变而周期性振荡的现象。对于处于磁场中的金属而言,它的量子振荡表现为电导(电阻)随磁场的倒数周期振荡,即所谓的Shubnikov-de Haas oscillations;而对绝缘体而言,由于费米面的态密度为零,类似金属中的量子振荡行为原则上是不可能出现的。然而近些年,人们陆续在近藤绝缘体SmB6、YbB12,InAs/Ga...
硅基氮化镓横向功率器件因其低比导通电阻、高电流密度、高击穿电压和高开关速度等特性,已成为下一代高密度电力系统的主流器件之一,而且在电子消费产品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由于硅基氮化镓横向功率器件电气可靠性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硬开关工作环境中的动态电阻退化效应,这给其在寿命要求较长的领域(如数据中心、基站等电源系统)应用带来了挑战,阻碍了其在ICT电源等大功率领域中的大规模应用。
高铁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动车组的核心部件之一是车轴,其可靠性是关键问题并直接关系到运营安全。
2023年5月26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在高能所组织召开了ADS低温实验厅项目验收会,院条财局建安、财务及档案相关专家参加了本次验收。高能所行政处处长梁键、财资处处长周亚、行政处副处长周敏、ADS工程办副主任苏萍以及工程项目的各专业工程师和档案、财务管理人员参会。
2023年5月23日上午,受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朱恂教授的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杨荣贵教授在A5107大教室,做了题为“微纳尺度热输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学术讲座。
数字化推动电力行业变革     数字化  电力行业  变革       2023/5/24
日前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本版近期将连续刊发电力、建筑、汽车等领域应用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能、再造业务流程、创新经营模式的报道。
2023年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第二产业用电量48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用电量1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1至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81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