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遗传学 >>> 数量遗传学 生化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体细胞遗传学 发育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辐射遗传学 进化遗传学 生态遗传学 免疫遗传学 毒理遗传学 行为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遗传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遗传学 rRNA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062 秒)
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 , mtDNA)突变是引起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12S rRNA基因是药物性耳聋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收集了浙江省各地区非综合征型及药物性耳聋患者标本318例, 对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12S rRNA基因突变分析发现34个变异位点, 已知的1555A>G、1494C>T和1095T>C突变分别占9.1%、0.6%和1...
测定了4个种(红蹼树蛙、黑蹼树蛙、白斑小树蛙和红吸盘小树蛙)共11个种群的16S rRNA基因片段。双斑树蛙、马来棱皮树蛙、越南棱皮树蛙以及日本溪树蛙的同源序列通过GenBank检索获得。去除所有插入、缺失及模糊位点后,比对序列长度为500 bp, 其中变异位点115个, 简约信息位点92个。以日本溪树蛙为外群,运用Bayesian法、MP法和ML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红蹼树蛙和白斑小树蛙在...
摘要本文测定了蓖麻蚕18S rRNA基因(rDNA)3'末端及其外侧的DNA顺序。将这一顺序与家蚕、 果蝇、大鼠18S rDNA 3'末端顺序以及大肠杆菌16S rDNA 3'末端顺序作了比较,发现它们 间有惊人的同源性。不仅如此,这些基因的3'末端所形成的茎环结构也十分相似,在3'末 端还有保守的EcoRI切点。这些研究结果对了解18S rRNA3'末端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功能及在 rRNA前体加工...
以地高辛标记重组质粒pTA71中所含的小麦rRNA基因作为探针,与EcoRI酶切的黄鳝核基因组总DNA经Southern杂交,呈现2条带,片段长度分别为12. 8kb和4.6kb。再运用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及杂交后多重带显带技术,定位rRNA基因于黄鳝二价染色体3q12-q24和7q14-q26两个区间,其分布位点与硝酸银染色法结果相符。此外,还讨论了在黄鳝二价体上开展基因定位研究的突出优点。
人类的rRNA基因位于,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短臂的次溢痕上。间期细胞中,该区域转录45S rRNA并聚集形成核仁,因此把该区域称为核仁形成区(NOR)。在中期染色体制片上,核仁形成区常常靠近,这种现象叫做随体联合。一般认为随体联合是间期细胞核仁的残余。
摘要利用16S~23S rDNA间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ISR)在不同细菌中拷贝数、碱基排列、序列长度及所含tRNA基因种类和数目的差异,对15株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进行属、种、型和株系的分类鉴定。在16S rDNA的3′端和23S rDNA的5′端的保守区中合成引物,PCR扩增16S~23S rDNA ISR序列,对多态片段切胶纯化直接测序。在GenBank上查...
首次对我国几种腹属蛇类的12S rRNA和Cyt 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12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结果揭示:中介蝮有较大的种下分化。本文为蝮属蛇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了一些资料。
题目:rRNA及MaSp1基因证据不支持圆网蛛类(蜘蛛目:妖面蛛总科 + 园蛛总科)的单系起源 作者:潘鸿春 吴宝山 宋大祥 郝家胜 朱国萍 摘要: 圆网蛛类(妖面蛛总科+园蛛总科)是否为单系,圆网究竟经历一次进化还是多次进化,这是多年来有争论的、悬而未决的蛛形学难题之一。本文测定了包括妖面蛛总科、园蛛总科和非圆网蛛类等类群在内的9科10种蜘蛛线粒体12S rDNA、16S rDNA及核...
题目:基于28S rRNA D2序列的内茧蜂亚科的分子系统发育 作者:陈学新1, 朴美花1, J. B. WHITFIELD2, 何俊华1 摘要:首次利用同源28S rRNA D2基因序列对内茧蜂亚科Rogadinae (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本研究从95%~100%乙醇浸渍保存的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了10种...
题目:基于16s rRNA序列的新蚤属二齿新蚤种团部分种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作者:鲁亮,吴厚永 摘要:通过比较线粒体基因组16s rRNA基因片段的差异,研究了分布于我国的二齿新蚤种团(bidentatiformis group)7种新蚤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以斯氏新蚤种团的特新蚤作为外群。结果显示,其中5个种 (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N. mana、N. ples...
题目:用12S rRNA基因序列研究斑腿蝗科二属六种的进化关系 作者:曾维铭1, 蒋国芳2*, 张大羽2, 洪芳2 摘要: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斑腿蝗科昆虫6种和斑翅蝗科的红胫小车蝗线粒体12S rRNA基因长约345 bp片段的序列。在获得的345 bp的序列中,A+T约占71.8%,其中135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 (约占39.1%)。PAUP4.0b数据分析软件构建该6种蝗虫的MP和N...
题目:从12S rRNA基因和Cyt b基因部分序列研究13种猫科动物的分子系统关系 作者:郑 涛 费荣梅 吴孝兵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芜湖241000 摘要:为探讨中国猫科动物(Felidae)的系统发生关系,本文对中国产13种猫科动物的12S rRNA基因 (约371bp)和细胞色素b基因 (Cyt b) 部分序列(约355bp)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
摘要: 测定了中国蛙科动物24种和蟾蜍科的中华大蟾蜍线粒体12S rRNA基因长约400bp片段的序列。采用邻接法,对其数据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24种可分成3个支系:第一个支系包括棘腹蛙、合江棘蛙、棘胸蛙、大头蛙、虎纹蛙、倭蛙、泽陆蛙共7种,其中3种棘蛙组成一个单系;第二个支系由3种湍蛙,即戴云湍蛙、华南湍蛙和武夷湍蛙组成,应属于湍蛙亚科;第三支系包含余下的14种蛙,其中5种林蛙和4种臭蛙分别组成一...
题目:从12S rRNA基因序列探讨中国10种壁虎的系统关系 作者:韩德民 周开亚 王义权 南京师范大学遗传资源研究所,南京 摘要: 对肌肉样品采用SDS/蛋白酶K裂解、酚-氯仿抽提和乙醇沉淀提取总DNA, 用线粒体12S rDNA通用引物扩增, 用银染测序和ABI Prism 310型遗传分析仪测定了Gekko japonicus, G. swinhonis, G. hokouensis,...
摘要: 测得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和暹罗鳄(Crocodylus siamensis)的mtDNA 12S rRNA基因片段的部分序列,与GenBank中的2种鳄及文献中4种鳄的12S rRNA基因相应片段,经比对后构建系统树。其结果显示,现存鳄类为单系起源,可划分为3个科,即:鳄科、食鱼鳄科和假食鱼鳄科。食鱼鳄与假食鱼鳄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假食鱼鳄作为食鱼鳄科的一个属,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