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 汉语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汉语史相关记录464条 . 查询时间(2.531 秒)
2004-2008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2008-2014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博连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吴振武教授。2014年回校任教,在古代汉语教研室工作。2018年晋为副教授,2019年起: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21年起: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民权,男,江西南昌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语言学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学会理事。
徐前师,男,湖南常德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88年湘潭师范学院中文专科毕业,1997年四川大学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
北京大学“古典语文学”项目,2024年4月16日起启动第十五届(2024年)招生。本项目旨在为北大为国家培养一批既精通东西方古典与古典语言,又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学术骨干,会通中外文明,致力于未来的中国文化建设。
舒韶雄,1973年11月生,湖北蕲春人。教授。湖北省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中国训诂学会会员。
姜兴鲁,男,197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汉语史词汇研究。2011年9月进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工作,现为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语类文本是先秦时期最活跃的文献类型之一。它们多数源于瞽史等群体的口头讲诵,是口耳相传的口头文本,其后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书写记录,成为《国语》《左传》以及诸子百家语的重要来源之一。口头讲诵者借助重复词句、程式句法、同部韵字、主题、叙事结构等单元,生产、记诵和传播语类文本,以使听众领悟历史经验,树立良好德行。以口头叙事视角研究先秦语类文本有三点重要意义:一是丰富了中国的口头叙事理论,二是促进对口头和书面...
两汉时期是我国汉语史上承先启后的时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阶段。两汉简帛医书的内容涉及到中药学、中医学、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在语言文字学、汉语发展史、中医药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更因其文献的真实性及词汇的口语性,为研究两汉时期的语言和词汇提供了珍贵的数据。本论文选取了17种两汉时期的口语性较强的简帛医书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即马王堆医书13种(不含口语...
“训诂通义理”指运用训诂方法对经典文献进行释义解读,从而深入阐发经典中的义理思想的学术路径。它根植于“小学”的历史传统,通过乾嘉之学的积极阐扬,成为中国训诂学的核心理念。戴震强调“故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理义明”,钱大昕指出“训诂者,义理之所由出,非别有义理出乎训诂之外者也”,都是对这一传统的经典表述。道咸以降,这一传统开始面临内在困境;20世纪以来,随着训诂学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其在中...
北京大学“古典语文学”项目,2023年4月15日起启动第十四届(2023年)招生。本项目旨在为北大为国家培养一批既精通东西方古典与古典语言,又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学术骨干,会通中外文明,致力于未来的中国文化建设。
《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为“《会编》”)有相当篇幅是关于宋金口头谈判的实录,是我们今天研究宋代汉语的重要语料。目前学界广泛使用的清末许涵度刻本存在大量臆改、误改之处,不能说是汉语史研究的可靠资料。本文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许涵度刻本(以下简称为“许刻本”)与中华再造善本影印的明抄本(以下简称为“明抄本”)、日本京都大学藏清抄本(以下简称为“京大本”)对勘,并参考刘坚、蒋绍愚(1992)所摘录的《...
清末时,传统的“国语”概念发生了现代意义的转变,开始用来指称民族国家的通用语。这一概念变化受到日本有关思想实践的双重刺激。清末国家通用语的构建,以癸卯学制的颁布和实施为正式起点,以预备立宪的开启为加速机制,通过制定《蒙藏回地方兴学章程》和《学部中央教育会议议决统一国语办法案》开始其早期实践。这一构建始终由朝廷主导,得到朝野人士和满蒙汉等族趋新官员的共同推动,可谓被人忽略的清末新政、立宪运动的重要内...
许卫东,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为本科生开设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史概论等基础课和选修课,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结构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及现代汉语史与中学语文教学等课程。
华建光,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生,浙江江山人,中国人民国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专长为古代汉语词义、句法、语篇,及先秦文献词义考证。曾赴德国、比利时、以色列、日本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访问。代表作为《<庄子>动词配价研究》《位移动词“至、往”的及物化过程和机制》《先秦语气词研究的若干问题》《论上古汉语主语的隐现规律──基于<左传>独白长语篇的统计分析》《<匏有苦叶>之“轨”当取何解?...
近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江林昌教授发表于《文学评论》2022年第4期的文章《百年考古与汉语史诗新认识》被《新华文摘》2022年第20期全文转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