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检疫学 植物免疫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药理学 农业昆虫学 植物病毒学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抗病虫害育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杂草防治 鸟兽、鼠害防治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植物保护学相关记录14710条 . 查询时间(3.206 秒)
为了提升我国植物病毒学和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研究水平,促进学科交流和发展,由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病毒专业委员会和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等单位承办的“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病毒专业委员会和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拟于2024年10月25日至28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将邀请国际知名病毒学专家及相关交叉学科专家做学术报告,欢迎各位同行踊跃参加。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俊/徐宁团队在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Coronatine orchestrates ABI1-mediated stomatal opening to facilitate bacterial pathogen infection through importin βprotein SAD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丁香假单胞菌...
由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原细菌专业委员会、吉林省植物病理学会、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和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401200)联合主办,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长春综合试验站和吉林省园艺学会承办的“2024年全国西甜瓜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研讨会”定于2024年6月19-22日在吉林长春举行。会议汇聚西甜瓜产业...
近日,专家组在江西省安福县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高产高油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中油909”进行田间评价,结果显示根肿病发病率仅为2%,比当地品种发病率低86%,理论亩产210.9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品种抗根肿病性强,兼抗菌核病,丰产性好,将有力促进根肿病区油菜产业的发展。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刘西莉教授团队在国际微生物权威杂志PLoS Pathogens上发表题为“A novel and ubiquitous miRNA-involved regulatory module ensures precise phosphorylation of RNA polymerase II and proper transcription”的研究论文。阐明了一个在辣椒疫霉孢子囊阶...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小麦研究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李刚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以“Silence of five F. graminearum genes in wheat host confers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
樱桃采收后,很快步入夏季。这个时期病虫害防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樱桃夏季病害主要有穿孔落叶病、流胶病等;虫害主要有桑白蚧、桃潜叶蛾、红蜘蛛、梨网蝽等,需选用有效的药物及时防治。
自孟德尔利用豌豆开展遗传杂交实验以来,豌豆就是最早研究复叶发育的模式植物。科学家在豌豆中已鉴定到多个经典的叶突变体,包括Unifoliata(uni)、afila(af)、tendril-less(tl)、cocholeata(coch)、stipule reduced(st)。豌豆的叶型主要包括普通叶型、无须叶型、全卷须型、碎叶型四种。20世纪70年代,豌豆育种家引入af突变开发了“半无叶”豌豆...
为了加强黄单胞菌所致植物病害绿色防控理论与实践的水平,提升我国在此领域的学术和学科影响力,《第八届国际黄单胞菌基因组学大会》(https://cpmi.sjtu.edu.cn/)将接续于2024年8月4日至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会议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和上海市植物病理学会举办,上海市现代种业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欢迎全国和上海市广大植物病理学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踊跃参加。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棉蚜性母、雄蚜、性雌室内高效诱导方法,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防治领域。自然条件下,棉蚜性母、雄蚜、性雌每年仅发生一代,现有诱导方法需耗时3~5代才能诱导出雄蚜、性雌,但总是混杂有无性孤雌蚜,且步骤繁琐。针对该技术难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棉蚜孤雌蚜饲养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棉蚜有性蚜诱导装置,将子叶期棉苗移栽入该装置中,并接种1龄孤雌若蚜,而后将其置于低温短光照下持续饲养,孤雌蚜发育为成虫...
重金属胁迫是植物面临的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过量的重金属会抑制植物基本的生理活动,破坏代谢过程,损害细胞结构和功能,导致植物生长停滞甚至死亡。植物自身能通过由许多小分子物质或蛋白参与的螯合、抗氧化和区室化作用等解毒过程来应对重金属,从中发掘的一些重要的代谢物可以外用来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它调节着生物在一天中的各项活动,昼夜节律使生物体能够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动物个体年龄增加,昼夜节律强度逐渐变弱,导致睡眠模式、激素分泌以及整体生理过程发生改变。了解这一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有助于阐明昼夜节律调控网络随年龄如何变化,进而为研究节律相关行为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目前,四川省小麦苗情普遍较好,但立春前后小麦条锈病发病点增加,田间赤霉病菌源量大,未拌种的小麦蚜虫发生量普遍偏高,西北部地区部分田块有红蜘蛛危害。为确保今年小麦丰产,建议四川省积极开展小麦生长后期田间病虫害防控工作,助力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桑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展,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桑椹的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收益。因此,为促进桑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为其提出综合性防治技术。
为进一步把课堂教学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走进基层一线进行农业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广州市生态学学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冯远娇副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创新中心副主任郭和蓉教授等“学会+高校”生态科技工作者近期持续在广东中山联动开展生态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以生态知识服务“三农”,助力生态农业转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