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土壤生物学相关记录1037条 . 查询时间(3.543 秒)
应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邀请,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梁超研究员将于2023年8月11日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应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邀请,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雪峰副研究员将于2023年8月11日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应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邀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Joann Whalen教授将于2023年7月15日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土壤细菌和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及适应性,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海拔下,高山灌丛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灌丛生态系统生态学过程的认知。
土壤是陆地上最大的有机碳库。土壤有机碳累积可作为稳定的碳库,有助于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积累。森林约占陆地碳汇的82%。了解森林土壤中的碳动态对于准确评估全球碳收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自然干扰之一,它影响着这些生态系统的结构、多样性、碳(C)和能量平衡。火灾不仅通过消耗植被和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了碳储量,它还改变了非生物环境(如土壤温度和水分有效性)、土壤有效养分以及有...
根际微生物被称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能在进化过程中与植物形成功能丰富的共生体(holobiont),对宿主植物的营养和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化肥减施、农药减量,以及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根据自身功能需求装配根际微生物组的招募理论(Cry for help)已经广为认可,但是相比于重头招募,植物有没有更高效的利用根际微生物满足自身不同功能需求的机制?
应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焦硕教授将于2023年6月13日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2023年5月30日,国际权威生物信息期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IF=13.994)在线发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表沈其荣院士团队LorMe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DCiPatho: Deep cross-fusion networks for genome scale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研究针对复杂环境微生物组中无...
土壤有机碳的生物降解性是表征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土壤矿化碳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来计算。探究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生物降解性的大小和驱动机制对于评估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矿化和积累在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以往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局域田块尺度上土壤生物分类群对有机碳矿化和积累的贡献,往往忽略了在区域尺度上土壤生物不同类群间互作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调控作用。
施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长期施用化肥可导致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下降和土壤退化等问题,施用有机肥可不同程度抵消化肥带来的负面影响。土壤微生物在肥料养分转化与促进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关于施肥与粮食产量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特征等,但微生物不能孤立存在,只有与其他微生物形成大量而复杂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碳氮循环等重要生态功能,从而保证粮食生产。
在农田生态系统轮作体系中,豆科作物由于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维持土壤健康而被广泛推荐使用。然而,由于豆科作物残体具有较低的碳氮比(C/N),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可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及激发效应(PE)。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探究了不同轮作系统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但是在轮作系统中豆科作物的种植频率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的影响尚不清晰,亟需进一步明确豆科作物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通过分泌胞外酶降解复杂的有机物从而获取养分,该过程对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至关重要。土壤胞外酶的活性对气候变化和田间管理措施极为敏感。然而,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秸秆还田如何影响胞外酶活性,进而调控微生物营养限制的变化尚不明晰。
跳虫(Collembola)是土壤分解者中密度最大的土壤动物之一,在北极地区每平方米可高达200万只。栖息在凋落物和土层中,消耗广泛的食物资源。它将C从基础食物资源例如细菌、真菌、凋落物和藻类等通过与其他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转移到高营养级,在地下食物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常,基于生活型或营养群的分类单位,分别探索微型节肢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误导对土壤跳虫角色的理解,因为它们在...
江苏省土壤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冯有智研究员团队通过对来自六大洲的383个地点进行了全球标准化实地清查——包含了各种气候(干旱、温带、热带、大陆和极地)和植被类型(森林、草原和灌木林),共收集12个营养级土壤分类群丰富度的plot-level信息,包括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无脊椎动物。使用物种丰富度(使用标记基因测序方法生成的零半径操作分类单元(zOTU)的数量)作为多样性度量。发现土壤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暖会促进多年冻土区土壤氮磷矿化,释放冻土中长期封存的氮磷养分,进而提高植被生产力、部分抵消冻土融化引起的碳损失。同时,土壤养分可利用性增加也会缓解微生物养分限制,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在此背景下,阐明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对于准确认识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系至关重要。传统观点认为,低温会限制生物固氮和土壤氮矿化速率,进而使得冻土区土壤微生物活性通常受氮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