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土壤学相关记录401条 . 查询时间(2.915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团队,首次解析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北方农田无机碳储量机理,并量化了化肥引起土壤无机碳的损失总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化学快报(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研究揭示了长期不同施肥后土壤锰氧化物对团聚体中磷组分等的影响,丰富了稻田磷素管理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管理(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科研成果2022年科研项目。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作物需水过程与调控团队研究发现,在新疆盐碱地土壤中施用能源类土壤改良剂,尤其是生物炭可优化土壤微生物类群结构,进而改善土壤盐碱环境、提高作物抗盐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图谱(Microbiology Spectrum)》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团队研究揭示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氮素损失和土壤有机碳积累等的影响,为科学优化农田氮素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管理(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近日,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与污染控制创新团队发现空气搅拌对高固体厌氧消化系统大分子物质水解、碳转化和甲烷生产的促进作用,并从功能基因角度阐述其机制,为提高厌氧消化系统效能提供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资源技术(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蛋白设计与智造创新团队与国内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开发了一种利用玉米秸秆高效生物合成人造淀粉和单细胞蛋白的新技术,进一步降低了人造淀粉的生产成本,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开展了棉田创新农作制相关研究,从土壤性质、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等方面揭示了增种绿肥作物改良土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机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cotton relay intercropping with reduced N application maintains or improves cr...
2022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在南京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牵头编制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生物调查技术规范(试行)》进行了论证。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主持,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一级巡视员陈章全和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等9位专家出席了会议。
2022年12月24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了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八次会议,13位院士专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国重室的提质升档出谋划策,查找短板促进发展。出席会议的院士和专家有中国气象局秦大河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仑院士、清华大学王光谦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康绍忠院士、北京大学倪晋仁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邵明安...
为加强各专业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拓宽科研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营造浓厚氛围,2022年12月16日,水土保持研究所在科研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第七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水保所副所长许明祥主持论坛。所长冯浩出席并致辞,焦菊英研究员,陈云明研究员,闫伟明研究员,简金世教授,张加琼副研究员和线上线下共90余名研究生共同参与。
BIODESERT是西班牙Alicante大学Fernando Maestre教授主持的欧洲研究委员会项目,该项目研究主题为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恢复,联合了全球100多位科学家,研究区覆盖了六大洲、25个国家的98个旱区样地。2016年,水土保持研究所卜崇峰研究员受邀参与了该项研究,将毛乌素沙地选为典型样区之一,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布设了鄂托克旗、乌审旗、榆阳区3个样地共11个样点,基于标准样带,调查...
植被是联结大气圈与土壤圈的关键纽带,在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植被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一直是陆地生态系统汞循环研究的重点与前沿方向之一,先后经历了基于总汞含量分析阶段、汞形态分析的研究阶段与近十多年来汞同位素示踪等新技术应用下的快速发展阶段。
2022年11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泥沙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高山区土壤侵蚀与河流泥沙国际研讨会”举办。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质量保育团队揭示了长期保护性耕作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主控因素和微生物调控机制,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土壤固碳培肥调控机制的理解,为区域保护性耕作实践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科技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