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态学 土壤物理学 土壤化学 土壤地理学 土壤生物学 土壤耕作学 土壤改良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分类学 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学其他学科 农业资源利用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土壤学相关记录401条 . 查询时间(2.032 秒)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尺度野外取样,通过多种研究手段,包括胞外酶化学计量、元素阈值比、功能基因丰度和养分添加实验,揭示了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研究人员基于4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显示,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受氮磷共同限制。并且,与冻土层相比,活动层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程度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壤资源化学计量和真菌细菌比是微生物养分限制空间变异的主要驱...
2023年4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展区首次亮相中国国际环保展,32家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单位,向观众零距离展示了各自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倾听、交流互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2023年4月21日,亚利桑那大学Charles Kenneth Smith教授、Daniel Tang Kuok Ho教授和Deborah Anna Mc Grath教授一行3人来水土保持研究所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访问交流,韩晓阳副研究员及团队研究生参加交流。参观过程中,韩晓阳向三位来访教授介绍了长武站的建站历程、功能定位、研究特色以及重要科研成果,陪同参观了深剖面水热运动观测场、塬面水土...
植物(如木质素)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如氨基糖)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来源,由于微生物来源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不同来源组成对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不稳定的颗粒有机碳和相对稳定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两大主要功能碳库组分,其分布对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和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热带原始林被砍伐转变为人工林,造成大量碳损失,严重威胁热带雨林的...
近期,水土保持研究所邵明安院士团队魏孝荣研究员以“预测区域尺度深层土壤有机碳的方法”为题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杂志中英文版同时发表研究成果,并获授权软件著作权。准确预测区域尺度深层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模拟和碳库评估的科学基础。近一个世纪以来,研究者主要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测定获取深层土壤有机碳数据。该方法能准确测定深层土壤有机碳,适用于小尺度研究,但在区域尺度研究中由于成本耗费大,...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田有机污染生物消减创新团队阐明了土壤孔隙介质中磷对水铁矿胶体迁移的促进作用和钙对迁移的阻滞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为贯彻落实研究生培养方案,锻炼研究生学术思维能力,2023年3月31日下午,水土保持研究所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张光辉教授为师生做《退耕驱动近地表特性变化影响土壤侵蚀过程机制》主题报告。报告会由科技办主任胡斐南研究员主持,200余名师生参加。
2023年3月28日,全球领先的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正式发布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李德铢研究员、许建初研究员再次入选该榜单。该榜单自2015年发布以来,孙汉董、李德铢已经连续七次入选,许建初连续三次入选。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阐释了球毛壳菌优化棉花连作土壤的作用机制,发现球毛壳菌可以增加连作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提高土壤酶活性、调节土壤养分平衡。该研究为新疆连作棉田土壤改良和治理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工业作物与产品(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上。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木薯研究中心在木薯玉米间套作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系统地阐释了共生期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和玉米(Zea mays L.)间套作模式下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互作机制,并发现了间套作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提升土壤养分的机理,为木薯间套作模式改善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提升土壤养分方面提...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创新团队基于红壤旱地长期定位试验,揭示了施肥管理调控土壤氮素供应与损失途径,为优化农田氮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上。
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Biogas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于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中国唯一专业从事沼气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1997年划归中国农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主要开展以厌氧发酵为手段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以及农村能源与农村环境治理、农业生态修复交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理论研究、重大关...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揭示了微塑料与农药复合污染对土壤动物蚯蚓的复合毒性效应及相关机制,为微塑料与农药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和防控和提供了数据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科研论文汇总目录(2022年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水稻是我国三粮之首,年产超2亿吨,其生产事关国计民生。过去农户常以“水大肥勤不问人”作为水稻种植的金科玉律,导致“化肥依赖症”越来越重。我国水稻氮肥年投入630万吨,占全球水稻氮肥消耗总量1/3,活性氮排放超过169万吨,对空气质量和水体环境等造成的负面影响高达氮肥增产收益的52%,严重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因此,如何实现既保证水稻增产,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其环境成本,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