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土木建筑工程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记录1315条 . 查询时间(0.472 秒)
2020年12月1日,第四届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国际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100余位参加了本次会议。我院闫世勇副教授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灾害监测与风险管理应用专题 (Session II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Risk Management Application)做了主题为“Deformation Monitoring by DS-InSAR ...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体现了不确定性从地震动强度参数到工程需求参数的传递过程,文中介绍并对比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中云图法、单条带法与多条带法的优缺点。以MATLAB+OpenSEES实时交互方式,提出基于CPU并行计算架构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显著提高分析效率。提出并行-云图法、并行-单条带法与并行多条带法,通过RC框剪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开展不同层高RC框剪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表明:云图法的...
针对结构整体损伤的评估,文中采用一个新的损伤模型即Ebrahimian模型,该模型只需提取相应的工程需求参数,如层间位移角等,即可计算结构的整体累积损伤。为验证该损伤模型的有效性,通过采用该损伤模型和应用较广泛的改进的Park损伤模型,研究分别在一次单一地震和两次续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损伤并进行比较,并以6层3跨RC框架结构为算例,分别针对2种单一地震工况和4种两次续发地震工况计算结构的损伤。研究结...
2020年11月20日至24日,由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四川省山区减灾工程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科学院2020年精品培训项目“重大山地灾害防治技术及预警高级研修班”在成都举办。研修班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崔鹏、中科院院士陈祖煜、中科院院士何满潮、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刘传正等院士专家为学员授课。中科院成都分院副书记刘刚君,研修班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所长文安邦等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成...
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成都多灾种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全国首个多灾种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依托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及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组建,将开展地震、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多灾种预警共性技术研究,打造全国首个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综合灾害监测预警创新平台,实现灾前、灾中、灾后全周期动态管理,提升防御自然灾害和应急响应的能力,突破制约灾...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在中国地震局行业协同育人机制引领下,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培养“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21年我校招收资源与环境(代码0857)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分为地震动力学与地球探测技术、地质资源与灾害地质、地下水工程与地震流体动力学、岩土地震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灾害监测技术与工程安全、灾害信息处理技术、应急技术与管理。
青藏高原首个“高原应急培训基地”11日在青海师范大学揭牌成立。这个培训基地有望助力提升我国高原地区防范重大灾害、化解安全生产风险的能力。
杜宏彪,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深圳大学副校长。曾任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广东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分别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地震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我国地震工程与防护工程、结构工程领域著名学者和专家,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沈聚敏先生。长期从事工程结构抗震、结构分析理论与设计方法、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等研究工作,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
王丰,2010.09-今,大连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教师。主要研究方向:1. 结构多维抗震及震害风险评估研究本方向有多项科研项目支持,已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目前,需针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集成,编制具有可视化操作功能的分析软件,以便于实现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工程应用。 2. BIM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1) 对Autocad和Revit进行二次开发技术...
李新乐,男,汉族,1973年11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结构减震防灾减灾;工程活动振动监测及控制;数值仿真。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发表《地震学报》和《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振动与冲击》发表学术30余篇,SCI检索1篇、EI检索6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
从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获悉,其自主研发的基于抗爆涂层的既有建筑物抗爆能力提升技术通过了专业机构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于石化建筑抗爆弹性体材料力学性能指标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据了解,控制室、外操室、化验楼以及液化烃装卸区人员休息室等这些石化企业人员集中场所,一般会设置较大的防护距离,若设施布置不合理,距离装置较近且未进行整体抗爆设计,一旦发生事故,气体爆炸冲击载荷大,就可能造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