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分子物理学 >>> 原子与分子理论 原子光谱学 分子光谱学 波谱学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 原子分子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原子分子物理学相关记录1648条 . 查询时间(3.303 秒)
吴赛骏,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物理学士,2001年获北京大学光学硕士学位,2007年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博士学位,2014年至今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实验原子/光学物理,激光冷却,超冷原子,原子干涉,精密测量,相干控制,全息成像。至今发表论文17篇,H指数为10。
李晓鹏教授,复旦大学物理徐博士生导师,20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2013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系博士,2013-2016 美国马里兰大学 JQI Postdoctoral Fellowship,2016-至今复旦大学物理系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可控量子体系的多体理论。主要致力于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的交叉研究。近期的研究方向包括奇异量子动力学、量子热化、多体局域化、量...
2022年5月6日,精密测量院少体精密谱理论团队完成π4He+奇异原子 (17, 16) → (16, 15) 跃迁频率的理论计算,精度达到十亿分之四 (4E-9),这是目前世界上跃迁频率的理论计算最精确的结果。结合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 (PSI) 正在进行的高精度实验测量,该研究领域有望将现有π-介子质量精度提高2-3个量级。利用π+介子衰变实验可以进一步将中微子质量上限的精度提高2个量级,这将为...
朱永发,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要从事气相分子反应动力学、分子光谱等领域的理论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原子分子外场理论组研究员唐丽艳、副研究员张永慧等,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合作,实现了氦原子413 nm幻零波长的精确计算和精密测量,开辟了“隐形”原子幻零波长精密测量检验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的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以Measurement of a helium tune-out frequency: an independent tes...
2022年4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1106组)李国辉研究员团队与清华大学药学院尹航教授团队合作,揭示了ZDHHC18介导的cGAS棕榈酰化修饰抑制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环状GMP-AMP合酶(cGAS)是一种双链DNA(dsDNA)传感蛋白,在病原体来源的核酸诱导强有力的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当cGAS感知微生物病原体的dsDNA入侵时,通过2:...
记者2022年3月2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课题组将独立设计的磁场芯片与光栅芯片结合,实现了基于双芯片的冷原子磁光阱系统。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应用物理评论》上。磁光阱作为对原子蒸气进行冷却和俘获的基本手段之一,在现代原子物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磁光阱获得的冷原子系综是实现长相干时间量子比特,以及基于此的量子精密测量、量子模拟、量子计算等应用的必要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与卢征天教授合作,在芯片化冷原子系统上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课题组将独立设计的磁场芯片与光栅芯片结合,实现了基于双芯片的冷原子磁光阱系统。相关成果以“Planar-integrated magneto-optical trap”为题2022年3月1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据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报道,1981至2019年,近50%上市药物的分子结构或核心药效结构来源于天然产物。其中,全新碳骨架天然产物的发现往往是创新药物研发的第一步。
A hybrid matter--–antimatter helium atom containing an antiproton, the proton’s antimatter equivalent, in place of an electron has an unexpected response to laser light when immersed in superfluid hel...
CMOS图像传感器应用于空间任务时容易受到质子单粒子效应影响。本文采用商用正照式(FSI)和背照式(BSI)CMOS图像传感器开展了不同能量的质子辐照实验,实验中通过在线测试方法分析质子单粒子效应。其中,质子能量最高为200MeV,总注量为1010particle/cm2,结果未发现外围电路的单粒子效应,但观察到像素阵列出现不同形状的单粒子瞬态亮斑。通过提取瞬态亮斑沉积能量和尺寸大小两个特征参数,...
2022年2月24日下午,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原子物理课程组与量子物理课程组联合召开新学期开学初的教学研讨。会议由课程组组长陈向军教授主持。课程组二十位老师参加了会议。
高温下蒙脱石的膨胀特性在核废料深部封存、二氧化碳封存及页岩气开发等应用中有着重要影响,但相关机理尚不明确。本工作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为技术手段计算5MPa和298—500K等条件下,1.40—4.00nm晶面间距(d)的一系列饱和钙蒙脱石的膨胀压力。以模拟所得的数值结果为依据,基于水化效应、双电层效应和离子关联效应等模型推演膨胀压力随温度与d的变化规律,并与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当d...
主要研究了热原子蒸气池中铯Rydberg原子nS1/2→(n+1)S1/2微波耦合的双光子光谱.铯原子基态(6S1/2)、第一激发态(6P3/2)、Rydberg态(69S1/2)形成阶梯型三能级系统,弱探测光作用于基态到激发态6S1/2→6P3/2的跃迁,强耦合光则作用于6P3/2→69S1/2的Rydberg跃迁形成电磁感应透明(EIT)效应,实现对Rydberg原子的光学探测.频率fMW=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