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历史学相关记录32657条 . 查询时间(1.146 秒)
信息传递的安全、快捷是组织良好运作的重要因素。中共成立后,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和革命的进展,对信息安全、快速传递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当时人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共主要通过当局邮政系统邮寄文件,但存在信息泄露等问题,会影响组织安全和限制革命工作的开展。中共为克服这些困难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此间组织信息传递的安全性。1924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利用当局邮政系统已无法满足信息安全传...
晚清民国是中国现代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中西文明碰撞与交流特别广泛和密切的时期。频繁且深入的文明交流,不仅催生出近代以来中国物质与制度的近代化,更规模性地培养出以知识群体为核心的“现代人”,最终促成中国的现代化转向和民族崛起。
全面抗战前,为了消灭中共革命武装力量,蒋介石意图通过民团的整编,达到在“剿匪”区省份扩张自身权力的目的。通过采取组建保安团队与整顿保安经费等措施,蒋介石在扩张自身的权力、强化省政府对民团的管理、实现保安经费由省统收统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而为建立并巩固个人的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但纵观全面抗战前整个民团整编的过程,由于深受地方势力与技术性思维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蒋介石扩张自身权力的步...
东洋、西洋、南洋、北洋,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外域地理的指向统称,此等概念不乏演变,反映出中国人视野在不断望远,留痕了中国人全球观的历史进路。明清时代的中国人对新世界的看法既是接引域外之学的结果,也是国人与时俱进开放意识的标示。中国传统的“西洋”被解构,原来的“西洋”变成了“南洋”,新的“西洋”重构为更远方的“泰西”;“东洋”“北洋”部分超脱原有地理指称的意涵,而多了些政治文化的内容。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一时期三种相关思潮的基础上,后一时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思想流派。其中,那些根据现实发展而不拘一格地吸取他人长处,提出新的解释,作出新的决策,并尽可能付诸实践的思想家所产生的影响最大。种种原因导致他们的新思想在总体上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其所引导的斗争实践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
随着宋代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分化加剧,乡村贫富矛盾日益尖锐,这在南宋初年的乡村社会尤其明显。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各种单一共同体成为小群体的生存策略,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乡村共同体反而受到削弱。在一些生存困难的地区,由常规性春荒引发的贫富对立就足以造成乡村共同体的分裂,更在饥荒期间造成乡村共同体的崩溃。
三少帝时期的讲经制度与经学发展在《魏志》相关记载中有所体现。侍讲者有郑学、王学及王何新学三派,讲授所用经书以郑注与王注为主。由曹髦与博士的问对,可见经学渐重义理、以孔说质疑经典的演变,原因在于解经方式的困境与经典本身的矛盾。曹魏中后期经学转型的内在路径是郑王相争、王学之变及王何新学的破与立,历史动因是司马氏建立巩固新兴政权的政治需求。
广东矿务中的“法约问题”,是甲午战后英法竞争中国西南势力范围的延续。1895年,法国通过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获得开采广东矿山的优先权,并试图以此“独专”,阻止英国势力进入。《伦敦协定》签订后,英国在承认法国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仍向中方要求利益“均沾”。此后德国、葡萄牙等亦乘机谋求开矿。由此,《附章》在执行中演变为法国“独专”与其它列强“均沾”相冲突的“法约问题”。
镑亏是近代中国以外币为计价单位的债务在偿付过程中,由于制度性因素和人为操纵造成的亏损数额,庚子赔款镑亏是其中最多的一项。1902年—1935年,庚子赔款镑亏总额估算达7300余万海关两,1935年法币改革后庚子赔款镑亏渐趋消失。如此巨额且难以预期的庚子赔款镑亏,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是清末银钱比价的升高和上海金融市场中银拆每月末的“周期性”波动,后受赔款偿付方式及货币体系的变化,此...
1949年底,随着解放战争的快速推进和全面胜利,国民党统治时间最长、影响最深入的华南地区获得了解放。作为新解放区,华南乡村旧政权改造和新政权建设工作因快速解放而根基不稳。对此,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决定适时废除保甲制度、适当留用保甲人员,以满足解放战争仍在进行的战时需要。但这一政策一度导致乡村政权劣化,出现了旧保甲长控制乡村新政权的局面。
明清鼎革之后,中日两国围绕着“华夷之辨”而展开“脱夷”思想的建构。一方面,清统治阶层通过构建“华夷一家”而消弭“华夷之辨”的紧张性,为其统治中国提供了学理依据;一方面,日本江户学人则视中国大陆发生了“华夷变态”,并由此塑造“日本为中华”的优越论。这两种似同实异的“脱夷”思想更间接影响了西方“民族观”在近代中日的传播与演变。换言之,近代中日两国对西方“民族”观念的不同接受历程,正是明清鼎革后中日“脱...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从一战后恢复元气的英国企图“重返太平洋”,这造成了英国与美日之间的战略竞争,其中以英美博弈尤为激烈。日本作为相对弱势国,觉察到英美矛盾上升的战略态势,于是在1927年日内瓦会议上趁机采取了制衡英美的外交策略,即在英美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在提前修改《五国海军条约》问题上支持美国,而在巡洋舰议题上以斡旋英美矛盾为由提出突破《五国海军条约》的设想。谈判后因英美矛盾无法调和而破裂,...
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国民政府的内迁,重庆成为陪都,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39年1月16日,以周恩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南方局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积极开展文化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其中,也包括利用公演这一为社会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抗战工作。由于国民党的限制,南方局只能开展秘密工作,通过“第三厅”、“文工会”...
新式学堂普遍存在重西学轻中学的倾向,使得传统旧学的前景堪忧,这不仅阻碍着学堂教育的全面展开,而且成为反对停废科举者的重要理由。清廷中央一面注重可以致用之新学,一面仍坚持“旧学不可弃”。朝野对旧学与新制如何兼容聚讼不已。张之洞在拟定全国学堂章程时力图通过提升旧学的地位和比重,构建一个远胜科举时代的旧学教育愿景,以彻底解决科举与学堂之争。癸卯学制旧学色彩浓厚应在这样的背景中理解。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各家媒体竞相报道。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在对该事件的初期报道中,连续几日转发其他媒体片面渲染、夸大原子弹威力的消息,一度偏离了“党报”的基本立场和中心任务,使中国共产党的舆论宣传工作陷入被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