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散文文学”相关记录157条 . 查询时间(1.015 秒)
该成果针对现代散文研究长期缺乏切合自身特性的系统理论和批评方法的学术难题,提出“现代散文学”的新课题,旨在从中外整合、古今转化的视阈考察现代散文创作和理论批评的发展历史,从中寻绎现代散文学的基本问题,加以综合研究和理论阐发,努力建构契合散文体性、适应散文解读、具有理论方法含义的现代散文学。这一论题具有整合中外散文学术资源、开拓散文理论批评视野、推进现代散文学理建设和创新的学术意义,同时也具有促进当...

散文创作对于当代作家王鹏翔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当部分作家把目光投向市场和媚俗的商业化写作时,他却固执地沉浸在村庄里自在言说。他把被遗忘和现代性浸淫的村庄民俗风情进行诗化的再现与重铸,以审美的体验去感悟生活,用诗性的眼光来考量彝族村庄物语。他抱着炙热的情感穿透村庄模糊的背影,执着于对村庄进行冷静的叙述。

王鹏翔的创作,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在思考人类最为普通的问题,也即在日常生活中拥抱情感,体验生活,追随一份乡间美好的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本质存在。但是,在王鹏翔的诗学世界中,他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思考,无疑又是具有个人性的。仅从近作散文诗集《爱的皈依》可体现出来。对生命本原的探寻,对爱的持久思考,对祖国自然踪影的捕捉,都蕴含在这部散文诗的独特书写之中。

何其芳的代表性散文集,出版于1936年,共收录《墓》《哀歌》《货郎》《雨前》《独语》等早期散文作品17篇,该散文集的主题是“青春的寂寞和纯洁的人生体验”。在艺术手法与技巧上,由于结合了作者诗歌创作中象征、比喻、独白、通感等手法,使得散文文字优美,意境富于想象,充满诗情画意。出版时即被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巴金、沈从文等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评价为“超达深渊”。
文学是一切一切的底蕴和基石——我看当下散文创作
文学 散文创作 底蕴 基石
2023/7/14
无界之水与自然之灵——读沈念散文集《大湖消息》
沈念 散文集 《大湖消息》
2023/9/28
从古至今,屈原、李白、杜甫等多少文人墨客追水而来,溯水而去,他们的身影投映在历史的巨幕上,投映在无形无界的水边,随水而居、生生不息。无独有偶,沈念的散文集《大湖消息》捎来了洞庭之风,让人伫立在浩渺的水边,缠绵悱恻,思量感叹,想要一探究竟——似乎人与自然的秘密也能隐藏在水中。
语言变革与儿童散文的文体现代化
语言变革 儿童散文 文体现代化
2023/3/17
提要:语言变革驱动了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并开启了文体范畴化的现代之旅。“文界革命”与“语言革命”的统合,突破了古代散文的“义法”,确立了以个性为本位的现代散文体式。得益于现代儿童观及散文文体的转型,儿童散文在语言“道器合一”的新变下应运而生。儿童散文内蕴“儿童”的文体属性,但实质上却是成人与儿童“两代人”的话语转换与讲述。立足于儿童文学本体的原点,儿童散文的文体学包括“文之体”与“文和体”两个层级。
《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旗人意识与满汉文化融合
《鸿雪因缘图记》 旗人意识 文化融合
2023/3/3
《鸿雪因缘图记》是完颜麟庆以个人宦游足迹为线索创作的散文集。完颜麟庆的散文多表现出强烈的旗人意识和昂扬向上的满洲文化精神。完颜麟庆与汉族文人广泛交游,频繁唱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其散文具有满汉文化融合的基本特征。这种满汉文化融合意识也使得《鸿雪因缘图记》呈现出理学的学术思想和承平闲雅的艺术风格。
皆有一段圣贤义理在其中——选本批评视野下的散文家王阳明
王阳明 散文家 明代
2022/9/1
选本批评视野下的散文家王阳明,呈现出丰富复杂的样态,选本对阳明散文既有彰显的一面,也有遮蔽的一面,但由于选本的认可度以及选家对王阳明事功、学术、文章之间的选择与权衡等诸多原因,王阳明成了被遮蔽的散文家。
旸坑,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大山深处一个古老的小村庄。群山连绵,山坳里有几十户人家,目之所及,房前屋后,满村皆青石,大大小小,蔓延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房基的青石板,一页页叠垒而成。石阶一层层铺成诗行。断垣残壁处,地基轮廓清晰,青石是肥壮的种子深埋地下。
情真意切忆故人——马识途和他笔下的作家们
马识途 人物故事 《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 散文集
2022/7/12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107岁的马识途应该是高龄依旧坚持写作的代表之一。自年轻时代开始写作,一生都没有停歇,即便已是百岁老人,还出版《夜谭续记》《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等著作。最近,他出版了忆故人的散文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人民出版社)。读这部作品,不仅能了解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还能深刻感受到一位老作家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