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蛋白质工程”相关记录611条 . 查询时间(1.876 秒)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自噬蛋白ATG-9调控溶酶体的功能(图)
蛋白 活性 损伤
2025/4/17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团队在自噬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发现了自噬关键蛋白ATG-9通过调控磷脂翻转酶活性以促进受损溶酶体修复的分子机制。这一发现为溶酶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在活细胞内赖氨酸共价修饰方面取得进展(图)
细胞 蛋白质 活性
2025/4/13
赖氨酸作为人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氨基酸之一,在维持蛋白质功能和稳定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实现细胞内赖氨酸的共价修饰能大幅度推动疾病的病理研究以及相关药物的开发。然而目前已经上市的共价药物仍以靶向蛋白质的半胱氨酸残基为主,这是因为在生理条件下,赖氨酸侧链的氨基处于较低亲核活性的质子化状态而难以实现高效的共价修饰。针对这一难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丁克课题组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赖氨酸共价修饰结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药超微粉调控产蛋后期蛋鸡机体健康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蛋白质 养殖 饲料
2025/4/13
鸡蛋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被誉为“天然营养库”;淘汰蛋鸡的鸡肉也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然后,蛋鸡进入产蛋后期常面临鸡蛋和鸡肉营养价值下降、肠道功能衰退等问题。在当前饲料禁抗、养殖减抗大背景下,急需研发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

扦插是基于离体茎秆或叶片基部再生不定根而实现的,是农业和园艺生产中常用的扩繁技术。当茎秆或叶片离体后,伤口和环境会带来胁迫影响,例如失水、渗透胁迫、活性氧爆发和环境微生物影响等(Plant Commun. 3:100306,2022)。离体的植物器官如何快速响应伤口和胁迫,如何在胁迫环境中完成不定根再生过程,对于这些科学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我们提高扦插的成功率。

真菌同种异体识别是一种关键的生物学机制,能够防止细胞质混合、抵御真菌寄生,并通过诱导细胞溶解性死亡维持种群健康和生态平衡。然而,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前期研究表明,丝状真菌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中的基因RCD-1在不同菌株中编码两种同源蛋白,即RCD-1-1和RCD-1-2。当不同菌株发生细胞融合时,这两种蛋白介导同种异体识别并触发细胞死亡。尽管RCD-1蛋白与哺乳动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肠-肺轴”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细菌 分析 蛋白
2025/4/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25001、82330070、82100004、82300063)等资助下,同济大学徐金富教授团队,在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肠-肺轴”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肠道细菌埃格特迟缓菌衍生的代谢物通过损害中性粒细胞功能加重细菌性肺部感染(A Gut Eggerthella lenta-derived metabolite impairs neutrop...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基因组庞大、高度重复且为异源六倍体,导致其完整组装长期面临挑战。2018年,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联盟(IWGSC)发布了中国春小麦参考基因组,成为世界范围内小麦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参考基因组,为小麦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育种改良工作提供了关键支撑,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进步。然而,当下该基因组组装中仍存在大量未解析的...

2025年2月26日, 国际学术期刊Neur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沈义栋研究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鄢秀敏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Macrophage-derived CTSS drives the age-dependent disruption of the blood-CSF barrier” 。该研究发现,在衰老过程中,脑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吴边和崔颖璐团队实现AI驱动的超快速高精度蛋白稳定性预测(图)
崔颖璐 蛋白 预测 三维
2025/3/2
2025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边和崔颖璐团队在The Innovation上发表题为“Structure-based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enables ultrafast protein stability prediction upon mut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结构自监督学习的深度学习框架Pythia,可以快速预测蛋白质突...

2025年1月29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魏太云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A phytoplasma effector suppresses insect melanization immune response to promote pathogen persistent transmiss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水稻橙叶病植原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蛋白质酪氨酸泛素化方面取得进展(图)
蛋白质 免疫 反应
2025/2/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137004、22307062)资助下,清华大学药学院尹航教授团队在蛋白质泛素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开发了FUSEP(Fusion E2-Ub-R74G Profiling)化学生物学技术,揭示了酪氨酸泛素化的存在,相关成果以“E2–Ub-R74G策略揭示活细胞中E2泛素结合酶特异性泛素结合特征(E2–Ub-R74G strategy reveals E2-speci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基于人造荧光蛋白的生物传感器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蛋白 生物传感器 遗传
2025/2/24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90050,22325701)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刘涛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娄筱叮教授合作,在基于人造荧光蛋白的生物传感器构建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利用遗传编码的分子转子型氨基酸构建人造荧光蛋白与生物传感器(Designing artificial fluorescent proteins and biosensors by genetically e...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建立人工智能驱动的空间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图)
人工智能 空间 蛋白质
2025/2/18
2025年来,空间组学技术成为解析组织异质性和复杂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尤其是,空间转录组学在胚胎发育、神经科学和疾病机制研究中展现出潜力。作为直接执行生物功能的核心分子,蛋白质的空间分布研究在技术上面临挑战。现有空间蛋白质组学技术受限于质谱检测通量和高昂成本,难以兼顾高分辨率与大面积组织分析需求,限制了其在复杂组织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