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神经病学”相关记录609条 . 查询时间(6.583 秒)
阿尔茨海默病可预防?科学家启动一项持续六年的试验
阿尔茨海默病 试验 痴呆症
2025/4/27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到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巨大进展,两种淀粉样蛋白靶向药物被证明可以减缓疾病的症状,现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患者。这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即在β淀粉样蛋白斑块处于最早阶段时进行干预,早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可以从一开始就防止症状的出现。”
最新研究成果可精准溶栓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溶栓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神经内科
2025/4/27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了精准溶栓的方法。2025年2月6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内科周振华教授团队联合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曾文教授团队,首次提出可通过构建基于核酸适配体的人工标志物体系,对血栓药物敏感性进行快速检测,调节药物释放比例,实现溶栓个性化治疗。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有人“天然短睡眠”却无碍健康,科学家发现七个突变基因
睡眠 突变基因 科学家
2025/1/14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建议人们认识到不同人的睡眠量有所不同。Ptá?ek对“每个人每晚都要睡八个小时”的说法感到愤怒,“这就像说每个人的身高都必须是5英尺10英寸,遗传学不是这样运作的。”
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内科 认知障碍
2024/12/23
章一新医生不希望夸大这个手术的疗效,他说,这个手术并不能让患者的认知水平回归正常,并且手术的长期效果仍然有待观察,“现在随访时间最长的只有七八个月,需要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证据,和更大的样本量,以确认它的疗效。”

复旦新研究:说梦话可能增加日后中风风险(图)
中风 风险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
2024/12/20
研究发现,说梦话的人比不说梦话的人患中风的风险高出30%。说梦话和可能有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参与者中风风险高出93%。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特征是在快速眼动睡眠周期中,在生动的梦中身体突然运动和发声。

“老大难”疾病有了新疗法 武大人民医院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巧治偏头痛(图)
新疗法 偏头痛
2024/9/29
“头一点都不痛了,再也不用大把吃止痛药,晚上也能睡个好觉了!”近期,饱受偏头痛折磨十多年的黄老汉,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手术后,彻底解决了顽固性头痛,开开心心地出院回家。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研究员张继辉与国内外合作者在一项覆盖逾40万名受试者的遗传学研究中发现,孤独可能不是疾病的直接原因。但研究结果显示,管理与孤独相关的风险因素或许仍能改善长期健康结果。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

让大脑“同频共振”,致幻剂或助孤独症治疗(图)
同频共振 孤独症 大脑
2024/9/26
科学家已经发现,在社会交往中,互动者的大脑会“同频共振”,产生“同步”的神经元放电活动。不仅是人,小鼠、蝙蝠和猴子等动物在同种个体间互动时,它们的大脑也会“同步”。
研究提出一种潜在新型抗癫痫策略
谷氨酸受体 癫痫 大脑
2024/9/18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前沿院李旭辉和卓敏教授团队结合VISoR全脑成像、膜片钳电生理、行为学、药理学、光/化学遗传学、脑电记录和钙成像等综合性方法研究了前扣带回皮层(Anteriorcingulatecortex,ACC)-纹状体投射环路中红藻氨酸受体(Kainatereceptor, KAR),受体参与癫痫调控和治疗的作用。研究发表在《先进科学》。
清华长庚武剑团队发布灵犀脑血管病专病大模型
清华长庚 灵犀脑血管病 神经内科
2024/9/11
日前,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武剑教授团队主导研发的我国首个基于专病的医学人工智能模型——灵犀医学脑血管病专病大模型正式发布。作为数字诊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新突破,该模型为脑血管病的规范化诊疗、个性化治疗和临床研究带来新的范式。

什么加速了大脑衰老?“大脑时钟”给出答案(图)
大脑 衰老 脑电图
2024/8/30
一种新设计的“大脑时钟”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大脑是否比实际年龄衰老得更快。时钟显示,女性、不平等程度较高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人群,大脑衰老速度更快。2024年8月26日,该研究发表于《自然-医学》。

5万次扫描揭示大脑衰老模式(图)
脑萎缩 模式 衰老模式
2024/8/26
一项对近5万份脑部扫描的分析,揭示了与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5种不同的脑萎缩模式。该分析还将这些模式与吸烟和饮酒等生活方式因素,以及与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相关的遗传和血液标志物联系起来。研究结果为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阶段的检测方法带来希望。相关研究成果8月15日发表于《自然-医学》。
百年济世,道阻且长,脑电图技术将走向何方
脑电图技术 癫痫 痴呆 偏头痛
2024/8/26
1924年7月,一位名叫汉斯·伯格的德国精神病学家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脑电图测试,用于检测大脑的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