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构造地质学 系统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1.706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李伟带领的“海底地貌与沉积动力学”研究团队,联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探究了南海西北部平缓陆坡区(<0.5°)一个孤立存在的海底峡谷群,并揭示了其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发表《地貌学》(Geomorphology)上。
大陆裂谷是大陆岩石圈局部伸展形成的狭长构造带,以中心凹陷、两翼隆升、地壳减薄为特征,常伴有地震、火山和岩浆作用等现象,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及热液-沉积型矿产资源。我国华北地区在新生代经历了强烈、广泛的陆内伸展作用,形成了环绕稳定鄂尔多斯地块的一系列大型陆内裂谷盆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这些裂谷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或)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场效应密切相关,但对何者在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及其具体的作用...
2020年8月30日至9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国内多家海洋科研单位主办,中科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承办的2020年“西太平洋俯冲系统与岛礁形成演化”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以西太平洋俯冲系统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地质构造问题为主题,研讨了近年来地球物理探...
近日,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2012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桂林召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姜玉池所长,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袁道先院士、蔡运龙教授、崔鹏研究员等,以及实验室师生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袁道先院士、副主任蔡运龙教授和崔鹏研究员共同主持。
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度期,在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区。根据成因分析证实,它们为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系统或者裂谷盆地群。平面上各裂谷盆地彼此近于平行,与北侧的南秦岭造山带在走向上呈正交和大角度斜交的排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荆门-当阳裂谷。其中的开江-梁平裂谷东西两侧发现了巨大的天然气田而引起石油勘探家和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对于这些控制油气资...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复合造山带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系统演化、金成矿期次及其时代的系统研究,从金成矿年代序列、成矿过程构造控制及成矿作用动力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造山过程中的金矿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金矿带发育三期金矿成矿-热事件:早期金成矿作用(61.55~63.09Ma)对应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
西天山地区是指位于奎屯南的北天山与库车北的南天山间的广大地区。早古生代,该区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东南缘中段与卡拉库姆—塔里木板块西北缘交汇部位,其主缝合带处于长阿吾子—乌瓦门一线。通过各构造单元地层系统及蛇绿混杂岩定年研究,认为本区博罗科洛山南缘霍城—哈希勒根一带为奥陶纪—志留纪的赛里木—准葛尔和乌孙—阿吾拉勒微板块的接合带。塔里木微板块北缘的南天山地区在中奥陶世—志留纪显示多岛洋的构造格局...
专著信息 书名 吉林古陆边缘构造动力及复合成矿系统研究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孙忠实,邓军,冯亚民,卓长城 第一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148页, 27万字, 发行量100册 出版地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 月 日 标准书号 ISBN7-5601-3015-1 介质类型 纸质 页数 1-148页 字数 27万...
期刊信息 篇名 铜陵矿集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演化格架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邓 军,王庆飞,黄定华,孙忠实 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 刊物名称 地学前缘 页面 11(1): 121~129 出版日期 2004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动力体制临界转换成矿参数的确定及复合成矿系统的识别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数量众多的内动力成因的断裂带。巴东斜坡区浅表生变形破坏类型可概括为侧向拉裂、“雪崩式”垮塌、表层风化、侧向滑移张剪破裂、岩层折断变位、软岩膝折剪破裂和压扭破裂又重胶结7...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发现了阿尔金 康西瓦剪切 推覆构造系统,并从宏观上阐述了它和帕米尔推覆构造的主要构造特征及两者间的复合关系。认为该系统使塔里木板块沿阿尔金左行平移断裂向WS仰冲于青藏地块之上,康西瓦断裂掩覆了阿什库勒、泉水沟等陆缘盆地和阿克赛钦隆起带,对研究区大地构造特征进行了全新的遥感构造解析。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之中的一对孪生体,由此构造了盆山系统。盆山系统是陆块相互作用、岩石圈层圈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主要表现为物质的循环系统和能量的交换系统。盆山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造山带和沉积盆地之间一切相互作用的总和即为盆山间的耦合关系。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中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并有单测盆地型盆山系统和双测盆地型盆山系统两种基本类型。小陆块拼合、多旋回构造运动和陆内构造活动强...
拉萨地块北部发育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NLT),由前锋纳木错构造带,根部安多-伦坡拉构造带和底部滑脱构造带所构成,前锋纳木错构造带总体呈WNW向展布,由20多条向北倾斜的逆掩断层,宽阔的韧性剪切带,4条蛇绿岩片带与大量不同类型的构造岩片所组成,根部安多一伦坡拉构造带位于班公-怒江缝合带中段,由3条WNW向一近EW向逆冲断裂带,宽阔的绿蛇混杂岩岩片中与发生褶皱的古近纪盆地所组成,底部为中上地壳滑脱带...
南秦岭西段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不同的构造岩片组成的非史密斯地层区。本文建立了勉略构造带太古宙-石炭纪的地层系统。勉略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层格架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寒武纪勉略构造带及中秦岭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奥陶纪--志留纪大致沿勉略构造带秦岭型陷槽。泥盆纪-石炭纪该裂陷槽进一步开裂形成勉略洋。该洋盆从石炭纪开始俯冲萎缩并最缍三叠纪后期碰撞、闭合并造山。
油气系统(Petroleum System)是90年代石油地质学的重要进展,但在多旋回构造变动区,国外盛行的油气系统定义及成因分类法多不适用,必须修正,应该考虑多期成藏、晚期成藏、纵向混源等特点.根据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发育区的多旋回构造变动特点,创立了油气系统的历史-成因分类法,既要从成因角度划分原型盆地的油气系统,也要从历史演化角度分析油气系统形成后的动态变化,最后根据实际区域地质特点确定出可操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