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电池 Science”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308 秒)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游经碧Science:25.6%认证效率!(PbI2)2RbCl稳定钙钛矿电池(图)
游经碧 Science 钙钛矿电池 (PbI2)2RbCl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2022/10/4
利用太阳能资源对于缓解人类的能源需求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亦是实现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凭借其优异的光伏效率、简易的制备方法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认证光电转换效率已达25.7%,逐渐接近晶硅太阳能电池26.7%的效率,但是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稳定性差...
储能技术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便携式智能电子产品到新兴的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金属锂基电池因其高比容量(3860 mA h g-1)和较低的标准电压(-3.04 V vs. SHE)而备受关注。然而,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如锂离子溶剂化后的不可控沉积导致锂枝晶生长,体积膨胀致使SEI的反复破裂和修复会不断消耗电解液,使电池的循环寿命缩短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中科院苏州纳...
发展高性能电池技术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必由之路。当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不仅能量密度难如人意,三元正极与易燃电解液的副反应更使其安全性雪上加霜,严重威胁了锂电池生产、存储、应用、回收整个产业链。近年兴起的金属锂电池在实现500 Wh kg-1高比能电池目标方面极具潜力,但在易燃有机电解液中应用高活性金属锂负极使其安全风险更加严峻。水系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安全性进步...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在ACS Central Science期刊发表封面论文——提出近零能耗自适应智能型电池热管理新思路(图)
上海交通大学 ACS Central Science 封面论文 近零能耗 自适应 智能型 电池 热管理
2020/8/28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制冷所”)王如竹教授和李廷贤副教授领衔的能源-空气-水ITEWA创新团队(Innovative Team for Energy, Water & Air)在能源化学领域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Near-Zero-Energy Smart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Enable...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报道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卟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综述文章(图)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卟啉染料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光电转换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0/4/2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DSSCs)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光电转换技术。作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尔消光系数和易于修饰的结构,可用于太阳能的捕获,是一类重要的DSSC敏化染料。近年来,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解永树教授课题组在该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应国际能源环境领域知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
近日,在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钟本和带领下,化学工程学院教育部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磷基功能材料与新能源化工研究室郭孝东教授团队在锂离子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Suppressing Manganese Dissolution via Exposing Stable{111} Facet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OxideCat...
长期稳定性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商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其中钙钛矿材料的本征性蜕变产生零价铅、碘缺陷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器件寿命。北京大学工学院周欢萍研究员课题组、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严纯华院士课题组合作提出一种新的机制,即在钙钛矿活性层中引入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Eu3+-Eu2+的离子对,实现了全寿命周期内的本征缺陷的消除,从而大大提升了电池的长期稳定性。相关研究于2019年1月18日在国际顶级学术...
为应对能源危机和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各类太阳能电池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简便、成本较低和光电转换效率较高等优势,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最近,我校费林加诺贝尔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解永树教授团队在卟啉类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被国际知名化学期刊Chemical Science以“Efficient solar cells sensitized by...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领衔的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获突破性进展。他们设计和制备的具有高效、宽光谱吸收特性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和器件,实现了17.3%的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献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一最新成果让有机太阳能电池距离产业化更近一步。美国东部时间8月9日下午,介绍该研究的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
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郭少军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重要研究结果(图)
北京大学工学院 研究员 郭少军 通讯作者 Science Advances 研究结果
2017/3/15
近日,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联合团队在亚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他们通过高温油相合成出直径仅为数个原子层的Pt和Pt基合金纳米线,并将其应用为限制燃料电池商品化进程的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表现出超高的电催化活性和卓越的稳定性。此外,该工作的结论突破了传统认识,即:小尺寸的Pt基纳米材料因对ORR中间体吸附太强而不利于反应,开拓了亚纳米一维材料应用于电催化反应的先河。以北京...
NSF invests in interstate collabor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NSF invests interstate collabor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2015/8/13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 Experimental Program to Stimulate Competitive Research (EPSCoR) program has made eight awards, totaling $42 million, aimed at fostering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am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