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形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形态学 系统学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1.456 秒)
叶点霉属(Phyllosticta)真菌是常引起植物叶斑病,有时也能内生或腐生在植物组织中。该属真菌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寄生的植物种类也复杂。2023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叶点霉菌的识别鉴定中仅依赖于寄主信息和形态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很多物种常常具有相似的产孢细胞和分生孢子,并且寄主范围也不固定。因此,基于多基因的分子系统学(ITS, LSU,tef1,act和gapdh)在叶点霉病原菌鉴定是必不可...
观察了84个花粉样品(映山红组sect. Tsutsusi 46种2变种;轮叶杜鹃组sect. Brachycalyx 13种1变种;以及近缘的sect. Rhodora日本1种、sect. Sciadorhodion日本2种、sect. Pentanthera美国3个种)的微形态。本亚属的花粉均为四合花粉,呈四面体,单粒花粉近球形,具三沟孔。映山红亚属的花粉直径在37.67 到61.06 μm之...
为了深入研究紫草科Boraginaceae的分类问题,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紫草科天芥菜亚科Heliotropioideae天芥菜属Heliotropium 6种, 砂引草属Messerschmidia 2种和紫丹属Tournefortia 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它们的花粉为长球形, 赤道面观为椭圆形, 极面观为六裂圆形或八裂圆形, 少数为三角形。萌发孔有三种类型: (1) 三孔沟...
中国柴胡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系统学意义。
首次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的五味子科24种7变种1变型的92个居群117份种子样品的表面微形态特征。将该科种子表面微形态归纳为4大类型,其中第Ⅰ型又分为3个亚型。将种子表面微形态与该科的花粉微形态,以及花、果、茎和叶的宏观形态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科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几乎不受其植株生长地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当稳定,因而作为分类的鉴别特征完全可靠。已观察到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不支持林祁和S...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国产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6个亚属的代表种和近缘类群杜香属Ledum杜香L. palustre的果皮和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 对杜鹃花属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 并通过比较现存杜鹃花属植物和种子化石, 新发现一些居间的种子类型。结果表明, 果皮和种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叶状苞亚属subgen. Therorhodion的叶状苞杜鹃R. red...
本文对蓝钟花属Cyananthus及整个狭义的桔梗科Campanulaceae(s.str.)的花粉、染色体和形态性状作了深入的系统研究,表明蓝钟花属是该科的最原始类群,它的亲缘属有党参属Codonopsis和细钟花属Leptocodon。 对蓝钟花属中各个种及它的亲缘属的地理分布分析,揭示了该属是典型的中国-喜马拉雅区系的成分,横断山地区是该属的频度和多样性中心;认为中国西南部及其邻近地区至少是...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和川陕金莲花Trollius buddae Schipcz.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显示: 驴蹄草和川陕金莲花的所有花器官均螺旋状向心式发生、向心式发育, 花器官的螺旋状发生方式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可能是一种基本式样; 苞片、萼片与其他花器官原基的形状明显不同, 显示苞片、萼片与其他花器官在系统发生上有所不同; 川陕金...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豆科Leguminosae土圞儿属Apios和旋花豆属Cochlianthus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 大多数种类的叶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不规则型, 垂周壁式样为浅波状或波状, 只有一个种——Apios gracillima Dunn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 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多数种类的叶片蜡质纹饰通常为片状或颗粒状, 一些种叶...
关于古老裸子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雌性生殖器官形态学本质的问题争论 很多,因此这一类群的分类位置尚存争议。本文进一步发展了Florin提出的“种鳞复合 体(Seed-scale complex)”概念,提出解释裸子植物生殖器官形态演化的“苞鳞一种鳞复 合体(Bract-scale and seed-scale complex)概念和演化理论,并试图用以解释银杏的生 殖器官...
银杏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学本质及其系统学意义(续)。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6个亚属48种4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叶表皮的鳞片、腺体、表皮毛的有无和气孔器的类型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不规则形, 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 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 上表皮未见气孔器分布, 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形。杜鹃亚属subgen. Rhododendro...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 对狭义无患子科25 属33 种植物以及七叶树科2 种植物和槭树科2 属4 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 发现这三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无规则形, 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或浅波状。气孔器主要有6 种类型, 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 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和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 偶尔可在上表皮观察到)...
张景钺,植物形态学家,教育家。我国植物形态学和植物系统学的开拓者。1926—1938年间发表的论文,是我国植物形态学、发 育解剖学、生理解剖学、实验形态学的最早文献。1934年著文介绍植物徒手切片法,对当时植物学的教学和科研起了推动作用。多年致力于学会和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植物学不同领域的人才,促进了现代植物学在我国的发展。
赤包属的系统学研究     赤包属  葫芦科  系统学        2009/4/22
采用比较形态学方法,本文详细地描述了赤包属植物根、根状茎、茎、卷须、花序、花枣、花冠、雄蕊群、雌蕊群、果实、种子以及毛被的形态特征,并讨论了某些形态学性状的系统学意义。本文首次描述和记录了该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特征以及传粉媒介,并讨论了造成该属某些种结实率低的原因。本文还根据现存赤包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分布式样以及它们的属下分类群的系统演化式样,确定了中国的横断山系和大巴山系地区是该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