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地质学 系统相关记录404条 . 查询时间(1.146 秒)
2020年12月2日,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图书馆三楼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南京古生物所所长詹仁斌,副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蔡华伟,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中心人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代表等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军主持。
近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研究组构建了融合卫星遥感观测资料和自下而上排放源信息的碳排放高时空分辨率动态反演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定量了2020年1-4月中国分省分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逐日动态变化,进而揭示出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对工业活动的影响,得出解封后,工业活动的迅速反弹成为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的结论。
穿地壳(transcrustal)岩浆系统在洋中脊、洋岛以及岛弧等环境被广泛报道,其对岩浆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但对陆内富集岩浆有何影响却很少有报道。超钾质岩石极度富集钾、不相容元素和挥发份,广泛出露在造山带和板内环境。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涉及超钾质岩石的地幔源区矿物组合、部分熔融程度、地壳混染、岩浆混合以及分离结晶等过程,但目前缺乏对其地壳岩浆系统的深入研究,制约了我们对于富集岩浆在地壳中演化历史的认...
全球暖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过去一年,地球似乎进入了“燃烧”模式,火灾新闻(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亚马逊雨林大火、美国加州大火、俄罗斯西伯利亚大火、中国四川凉山大火等)屡登国际头条。其中,澳大利亚森林大火过火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烧毁3000多所房屋,造成33人死亡,近三十亿只动物死亡或流离失所,旅游业损失近10亿澳元。这些大火对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和气候造成严重影响,但由于缺乏海上观测数据,大...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团队以贵州省不同汞污染类型(花溪—背景区、垢溪—土法炼汞区、四坑—废弃汞矿区)的稻田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稻田表层土壤和水稻根际土壤,采用特定微生物促进/抑制剂添加实验结合单一富集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202Hg2+和CH3198Hg+),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下汞的甲基化速率和去甲基化速率,研究了不同污染类型稻田土壤汞甲基化/去甲基化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图 1)。
中亚拥有世界最大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尽管学者们猜测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与现代时期具有显著差异,但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宏祥副研究员、常存高级工程师参与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Carina Hoorn教授研究团队,通过结合精确的中亚花粉化石记录与地质、动物区系和气候数据,重建了4300万年以来荒漠草原...
犀牛和貘虽然在外形上差别巨大,但两者都属于奇蹄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都表明两者构成姐妹群,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角形类(Ceratomorpha)。虽然现生的犀仅包括四属五种,貘仅有一属四种,但在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今)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角形类是非常繁盛、多样的类群。大约50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北美和亚洲出现了最早的貘超科成员Heptodon,之后出现的貘犀Hyrachyus被认...
2020年8月30日至9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国内多家海洋科研单位主办,中科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承办的2020年“西太平洋俯冲系统与岛礁形成演化”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以西太平洋俯冲系统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地质构造问题为主题,研讨了近年来地球物理探...
我国科学家在一项对早期鸟类卵泡化石的最新研究中,进一步确认了从恐龙到鸟的一段演化进程。这项成果近日由国际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在线发表。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团队完成。这也是这个团队继2013年对早白垩世(距今约1.2亿年)鸟类卵泡做出重要研究后,对相关标本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近日,《生物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继 2013年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的论文之后,对相关标本研究的最新进展。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到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变,其中生殖器官就是其中之一,如雌性恐龙体内和现在的爬行类动物相似,仍保存两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但绝大多数...
广州地化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学学科组博士后周金胜、王强研究员及其合作者选取位于陆内鄂东南矿集区的铁山矿床,通过对成矿岩体和同源镁铁质包体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研究(例如,图1),刻画了形成铁山矿床岩浆系统的结构,即双层联通式岩浆储库模型,识别出该垂向岩浆系统不同位置三种含水状态:深部储库约0.8-1.7 wt% H2O、浅部储库初始阶段2.1-2.8 wt% H2O和浅部储库成熟阶段3....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张夏楠(现就职于东华理工大学)、副研究员李光明、研究员秦克章及合作者,对藏北多龙矿集区内荣那超大型斑岩—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Cu(-Au)矿床(又称铁格隆南矿床,Cu储量超过1000万吨)中斑岩体系与高硫体系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LA-ICP-MS成分测试,发现荣那矿床的热液蚀变具有两阶段特征:1)与斑岩型矿化有关的黑云母化、...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在原来碳封存场地诱发地震风险的交通信号灯指示评估方法基础上,提出了结合机器学习方法提升自适应交通灯系统以管理流体注入诱发地震风险的新框架。针对注入诱发地震的几种不同机理(图1),区分诱发地震与天然地震的现有方法以及交通灯系统的应用范围和现存的局限,通过对机器学习在目前诱发地震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机器学习确定交通灯系统中阈值震级的基本框架(图2),并结合一些相似...
近期,中国科学院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格局与过程团队张更新研究员等在中国西藏墨脱县的嘎隆拉山跨越3000米的海拔梯度(图1c),通过对植物、细菌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与分析,探讨了地质过程和当代环境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基于嘎隆拉山700-3760m 六个垂直植被带(从热带季雨林到寒冷灌木草甸)18个样点的植被调查和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研究生赵向东和郑大燃博士在王博研究员和张海春研究员的指导下,与长庆油田解古巍工程师等合作,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中三叠统湖相沉积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湖泊生态系统在中三叠世中期就显示了明显的恢复。同时,研究层位也是长庆油田的重要产油层,同位素年代学和地层学的研究结果也为精时地层对比和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新的定年和化石证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